• <small id="zznrh"></small>
  • <wbr id="zznrh"><pre id="zznrh"><video id="zznrh"></video></pre></wbr>

    1. <form id="zznrh"><pre id="zznrh"></pre></form>

      <form id="zznrh"><legend id="zznrh"><noscript id="zznrh"></noscript></legend></form>
    2. 簡歷模板網
      位置:首頁 > 面試技巧 > 財務工作人員常用成本管理公式匯總

      財務工作人員常用成本管理公式匯總

      時間:2022-02-19作者:王銀湖瀏覽:0

      財務管理工作是企業一切管理活動的核心,企業的一切管理活動都要圍繞財務管理來展開,財務工作在日益激烈的經濟社會中顯得日趨重要。會計不僅僅是一份職業,更需要很多技能,下面白豆芽就和大家分享財務工作人員常用成本管理公式匯總。

      第01講—公式精講

      【公式1】因素分析法

      Y=a×b;Y=a+(a-b)×c

      【公式2】營運資本=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長期資本-長期資產

      【公式3】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

      【公式4】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

      【公式5】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流動負債

      【公式6】資產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產×100%

      【公式7】產權比率=總負債÷股東權益

      【公式8】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1+產權比率=1/(1-資產負債率)

      【公式9】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公式10】現金流量債務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債務總額×100%

      【公式11】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銷售收入÷應收賬款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銷售收入/應收賬款余額)

      【公式12】存貨周轉次數=銷售收入(或銷售成本)÷存貨

      【公式13】總資產周轉次數=銷售收入÷總資產

      總資產周轉天數=365/(銷售收入÷總資產)

      【公式14】銷售凈利率=凈利潤÷銷售收入×100%

      【公式15】總資產凈利率=凈利潤÷總資產×100%

      【公式16】權益凈利率=凈利潤÷股東權益×100%

      【公式17】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公式18】市凈率=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公式19】市銷率=每股市價÷每股銷售收入

      【公式20】權益凈利率=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次數×權益乘數

      【公式21】凈負債(也叫凈金融負債)=金融負債-金融資產

      【公式22】凈經營資產(投資資本)=經營資產-經營負債=凈負債+股東權益

      【公式23】經營營運資本=經營性流動資產-經營性流動負債

      【公式24】凈經營性長期資產=經營性長期資產-經營性長期負債

      【公式25】稅后經營凈利潤

      =稅前經營利潤-經營利潤所得稅

      =稅前經營利潤×(1-平均所得稅稅率)

      =凈利潤+稅后利息費用

      【公式26】實體現金流量

      =稅后經營利潤-凈經營資產增加

      =稅后經營利潤-凈投資

      【公式27】股權現金流量

      =凈利潤-股東權益增加

      =股利分配-股權資本凈增加

      【公式28】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凈財務杠桿

      【公式29】外部融資額=融資總需求-可動用的金融資產-預計增加的留存收益

      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0=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1+銷售增長率)/銷售增長率×銷售凈利率

      ×利潤留存率

      內含增長率=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利潤留存率/(1-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利潤留存率)

      【公式30】可持續增長率=本期收益留存÷(期末股東權益-本期收益留存)

      =銷售凈利率×期末總資產周轉次數×期末總資產期初權益乘數×利潤留存率 (希金斯可持續增長率)

      最全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第02講—公式精講

      【公式31】復利終值F=P×(F/P,i,n)

      【公式32】復利現值P=F×(P/F,i,n)

      【公式33】有效年利率=(1+報價利率/m)的m次方-1

      【公式34】普通年金現值P=A×(P/A,i,n)

      【公式35】預付年金終值F=A×[(F/A,i,n+1)-1]

      【公式36】預付年金現值P=A×[(P/A,i,n-1)+1]

      【公式37】遞延年金現值

      P=A×(P/A,i,n)×(P/F,i,m)

      =A×[(P/A,i,n+m)-(P/A,i,m)]

      【公式38】永續增長年金現值P=A/(i-g)

      【公式39】資產A和資產B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率的標準差=(A預期收益率的方差×A的比重的平方+B預期收益率的方

      差×B的比重的平方+2×A和B的相關系數×A的預期收益率標準差×A的比重×B預期收益率的標準差×B的比重)開平方根

      【公式40】單個證券的β系數

      =該證券與市場組合報酬率之間的協方差÷市場組合的方差

      =該證券與市場組合的相關系數×該證券的標準差÷市場組合的標準差

      【公式41】Ri=Rf+β×(Rm-Rf)

      【公式42】用到期收益率法估計債務成本:

      稅前債務成本=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公式43】利用可比公司法估計債務成本:

      本公司的長期債務成本=可比公司長期債券的到期收益率

      【公式44】利用風險調整法估計債務成本:

      稅前債務成本=政府債券的市場回報率+企業的信用風險補償率

      【公式45】根據籌資凈額折現估計債務成本:稅前債務成本=使得利息和本金的現值等于籌資凈額的折現率

      【公式46】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估計普通股成本Ks=Rf+β×(Rm-Rf)

      【公式47】用股利增長模型估計權益資本成本:

      (1)留存收益成本=預計第一期的每股股利額/當前的每股市價+普通股股利年增長率

      (2)新發普通股成本=預計第一期的每股股利額/(當前的每股市價-普通股每股籌資費用)+普通股股利年增長率

      【公式48】用債券報酬率風險調整模型:

      普通股成本=稅后債務成本+股東比債權人承擔更大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

      【公式49】優先股資本成本:

      優先股資本成本=優先股每股年股息/(優先股發行價格-發行費用)×100%

      【公式50】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單項資本成本的加權平均數

      【公式51】(1+名義利率)=(1+實際利率)×(1+通貨膨脹率)

      【公式52】名義現金流量和實際現金流量:

      名義現金流量=實際現金流量×(1+通貨膨脹率)的n次方

      【公式53】凈現值=投資后現金流量現值-投資額現值

      【公式54】現值指數=投資后現金流量現值÷投資額現值

      【公式55】內含報酬率=能夠使凈現值等于0的折現率

      最全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最全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公式56】靜態回收期=投資引起的累計現金流量等于0所需要的時間

      【公式57】動態回收期=投資引起的累計現金流量現值等于0所需要的時間

      【公式58】共同年限法:假設A項目的凈現值為a萬元,折現率為r,年限為S年;B項目的凈現值為b萬元,折現率為i,年限為W年。A項目和B項目的共同年限為X年。

      【公式59】等額年金法:

      等額年金=凈現值/年金現值系數

      【公式60】估計項目系統風險的方法—可比公司法:

      (1)卸載可比企業財務杠桿(將可比企業β權益轉換為β資產)

      β資產=β權益/[1+(1-可比企業所得稅稅率)×可比企業負債/可比企業權益]

      (2)加載目標企業財務杠桿(將可比企業的β資產作為目標企業的β資產,再將其轉換為目標企業的β權益)

      β權益=β資產×[1+(1-目標企業所得稅稅率)×目標企業負債/目標企業權益]

      【公式61】敏感程度法:

      敏感系數=目標值變動百分比/選定變量變動百分比

      【公式62】債券價值=未來支付的利息現值+到期時支付的本金現值

      【公式63】股票價值=股票未來現金流入現值

      【公式64】優先股價值:

      優先股的價值=優先股每年股息/折現率

      【公式65】期權到期日價值和凈損益(以股票期權為例):

      (1)買入看漲期權

      多頭看漲期權到期日價值(凈收入)=Max(股票市價-執行價格,0)

      多頭看漲期權凈損益=多頭看漲期權到期日價值-期權價格

      (2)賣出看漲期權

      空頭看漲期權到期日價值(凈收入)=-Max(股票市價-執行價格,0)

      空頭看漲期權凈損益=空頭看漲期權到期日價值+期權價格

      (3)買入看跌期權

      多頭看跌期權到期日價值(凈收入)=Max(執行價格-股票市價,0)

      多頭看跌期權凈損益=多頭看跌期權到期日價值-期權價格

      (4)賣出看跌期權

      空頭看跌期權到期日價值(凈收入)=-Max(執行價格-股票市價,0)

      空頭看跌期權凈損益=空頭看跌期權到期日價值+期權價格

      【公式66】期權的時間溢價=期權價值-內在價值

      【公式67】期權估價的套期保值原理(針對看漲期權)

      (1)確定可能的到期日股票價格:

      上行股價=股票現價×上行乘數

      下行股價=股票現價×下行乘數

      (2)根據執行價格計算確定到期日期權價值:

      股價上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Max(上行股價-執行價格,0)

      股價下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Max(下行股價-執行價格,0)

      (3)計算套期保值比率:

      套期保值比率

      =(股價上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股價下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上行股價-下行股價)

      (4)計算投資組合的成本:

      購買股票支出=套期保值比率×股票現價

      借款=(到期日下行股價×套期保值比率-股價下行時看漲期權到期日價值)/(1+無風險報酬率)

      期權價值=投資組合成本=購買股票支出-借款

      【公式68】期權估價的風險中性原理(針對看漲期權):

      無風險利率

      =(上行概率×上行時收益率)+(下行概率×下行時收益率)

      =(上行概率×上行時收益率)+(1-上行概率)×下行時收益率

      根據這個公式,可以計算出上行概率,以及期權執行日的期望值,然后使用無風險報酬率折現,就可以求出期權的現

      值。

      【公式69】期權估價的BS模型:

      看漲期權的當前價值=當前股價×概率1-執行價格的現值×概率2

      【公式70】歐式期權平價原理:

      對于歐式期權,假定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有相同的執行價格和到期日,則下述等式成立:看漲期權價格-看跌期權價

      格=標的資產的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

      標的資產的價格+看跌期權價格

      =看漲期權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

      第03講—公式精講

      【公式71】企業實體現金流量=稅后經營凈利潤-凈投資

      稅后經營凈利潤=稅前經營利潤×(1-企業所得稅稅率)

      凈投資=經營營運資本凈增加+凈經營長期資產增加

      【公式72】股權價值=股權現金流量現值=預測期股權現金流量現值+后續期股權現金流量現值

      【公式73】股權價值=實體價值-凈債務價值

      【公式74】多余現金=凈利潤-凈投資

      【公式75】根據市盈率模型計算每股價值:

      (1)修正平均市盈率法

      修正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可比企業平均預期增長率×100)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預期增長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益

      (2)股價平均法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目標企業預期增長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益

      將得出的股票估價進行算術平均,得出最后結果。

      【公式76】根據市凈率模型計算每股價值:

      (1)修正平均市凈率法

      修正市凈率=可比企業市凈率/(可比企業預期權益凈利率×100)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市凈率×目標企業預期權益凈利率×100×目標企業每股凈資產

      (2)股價平均法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可比企業修正市凈率×目標企業預期股東權益凈利率×100×目標企業每股凈資產

      將得出的股票估價進行算術平均,得出最后結果。

      【公式77】根據市銷率模型計算每股價值:

      (1)修正平均市銷率法

      修正市銷率=可比企業市銷率/(可比企業預期銷售凈利率×100)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市銷率×目標企業預期銷售凈利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入

      (2)股價平均法

      目標企業每股價值=可比企業修正市銷率×目標企業預期銷售凈利率×100×目標企業每股收入

      將得出的股票估價進行算術平均,得出最后結果。

      【公式78】杠桿系數:

      經營杠桿系數

      定義公式:經營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變動率÷營業收入變動率

      簡化公式: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公式79】財務杠桿系數

      定義公式:財務杠桿系數=每股收益變動率÷息稅前利潤變動率

      簡化公式:財務杠桿系數=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稅前利潤-基期稅前優先股股息)

      【公式80】聯合杠桿系數

      定義公式:聯合杠桿系數=每股收益變動率÷營業收入變動率

      簡化公式:聯合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稅前利潤-基期稅前優先股股息)

      【公式81】MM理論:

      (1)無稅有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無稅無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無稅有負債時企業的債務市場價值/無

      稅有負債時企業的權益市場價值×(無稅無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

      (2)有稅有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無稅無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無稅有負債時企業的債務市場價值/無

      稅有負債時企業的權益市場價值×(無稅無負債時企業的權益資本成本-稅前債務資本成本)×(1-T)

      【公式82】資本結構決策的公司價值比較法:企業價值=股票的市場價值+長期債務的價值,其中,假設長期債務的

      價值等于其面值,股票的市場價值=(凈利潤-優先股股利)/權益資本成本。

      【公式83】股利分配政策:

      (1)剩余股利政策:股利=凈利潤-投資所需權益資本

      (2)固定股利政策:股利在較長時期內保持不變

      (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股利=凈利潤×固定的股利支付率

      (4)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股利=低正常股利+額外股利

      【公式84】股票股利:

      (1)股票股利=發放股票股利前的股數×股票股利發放比例×每股面值(或每股市價)

      (2)發放股票股利增加的股本=發放股票股利前的股數×股票股利發放比例×每股面值

      (3)發放股票股利增加的資本公積=發放股票股利前的股數×股票股利發放比例×(每股市價-每股面值)

      (4)發放股票股利減少的未分配利潤=股票股利

      【公式85】配股

      (1)配股除權價格

      =(配股前股票市值+配股價格×配股數量)/(配股前股數+配股數量)

      =(配股前每股價格+配股價格×股份變動比例)/(1+股份變動比例)

      (2)配股權價值=(配股后股票價格-配股價格)/購買一股新股所需的配股權數

      【公式86】債券發行價格=未來支付的債券利息和本金的現值

      【公式87】租賃的決策分析(承租人):

      租賃凈現值=租賃的現金流量總現值-購買的現金流量總現值

      【公式88】租賃的決策分析(出租人):

      租賃凈現值=稅后租賃費收入現值+折舊抵稅現值+租賃期滿變現相關現金流量現值-稅后維護費現值-購置成本

      【公式89】認股權證:

      認股權證的籌資成本(稅前)=使得認股權證投資凈現值等于0的折現率

      【公式90】可轉換債券:

      純債券價值=未來的利息現值和本金現值之和

      【公式91】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直接分配法

      輔助生產的單位成本(分配率)

      =輔助生產費用總額/輔助生產產品或勞務總量

      【公式92】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 —交互分配法

      A.某輔助生產費用的交互分配率

      =該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前發生的費用/該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的產品或勞務數量

      B.某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轉出費用

      =該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率×其他輔助生產車間耗用該輔助生產車間的產品或勞務數量

      C.某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

      =∑(該輔助生產車間耗用的其他某輔助生產車間的產品或勞務數量×該其他輔助生產車間的交互分配率)

      D.某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

      =該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前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入的費用-交互分配轉出的費用

      E.某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分配率

      =該輔助生產車間交互分配后的實際費用/該輔助生產車間對外提供產品或勞務的數量

      F.某產品或車間、部門應分配的某輔助生產費用

      =該產品或車間、部門受益的勞務量×該輔助生產車間對外分配率

      【公式93】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成本分配

      最全注冊會計師考試《財務成本管理》公式大全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月末在產品成本=年初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在產品成本=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

      (4)約當產量法: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費用)/(產成品數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產成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產成品單位成本=產成品總成本÷產成品產量

      (6)定額比例法:

      材料費用分配率

      =(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

      完工產品應分配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

      工資(費用)分配率

      =[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費用)+本月投入的實際工資(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完工產品應分配工資(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工資(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公式94】 聯產品成本分配

      1.售價法

      聯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聯合成本/(A產品分離點售價+B產品分離點售價)

      A產品應分配聯合成本=聯合成本分配率×A產品分離點的售價

      B產品應分配聯合成本=聯合成本分配率×B產品分離點的售價

      2.可變現凈值法

      聯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聯合成本/(A產品可變現凈值+B產品可變現凈值)

      A產品應分配聯合成本=聯合成本分配率×A產品可變現凈值

      B產品應分配聯合成本=聯合成本分配率×B產品可變現凈值

      其中,某產品的可變現凈值=該產品的售價總額—分離后該產品的后續加工成本

      3.實物數量法

      聯合成本分配率=待分配聯合成本/(A產品實物數量+B產品實物數量)

      A產品應分配聯合成本=聯合成本分配率×A產品實物數量

      B產品應分配聯合成本=聯合成本分配率×B產品實物數量

      【公式95】綜合結轉的成本還原

      還原分配率=需還原的半成品成本/上一步驟的完工產品成本

      還原后的某項成本資料

      =還原分配率×上一步驟的完工產品成本中的該項成本資料

      第04講—公式精講

      【公式96】平行結轉分步法中在產品的廣義約當產量

      某步驟月末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該步驟月末狹義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完工程度+(以后各步驟月末狹義在產品數量

      ×每件狹義在產品耗用的該步驟的完工半成品的數量)之和

      【公式97】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1)直接材料價格差異(價差)

      =(實際價格-標準價格)×實際數量

      (2)直接材料數量差異(量差)

      =(實際數量-標準數量)×標準價格

      【公式98】直接人工工資率差異(價差)

      =(實際工資率-標準工資率)×實際工時

      直接人工效率差異(量差)

      =(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工資率

      【公式99】變動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價差)

      =(實際分配率-標準分配率)×實際工時

      變動制造費用效率差異(量差)

      =(實際工時-標準工時)×標準分配率

      【公式100】固定制造費用的差異分析

      1.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

      2.固定制造費用能量差異=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固定制造費用標準成本

      =(生產能量-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3.三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

      =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生產能量-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公式101】作業成本分配

      某項作業成本的分配率=歸集期內該項作業成本總成本/歸集期內總作業量

      某產品應分配的某項作業成本=該項作業成本的分配率×該產品耗用的作業量

      某產品應分配的作業成本=該產品分配的各項作業成本的合計

      【公式102】按作業成本法計算成本:

      某產品的總成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該產品的作業成本

      【公式103】損益方程式

      息稅前利潤

      =銷售收入-總成本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

      =銷量×單位邊際貢獻-固定成本

      =銷售收入×邊際貢獻率-固定成本

      =銷售收入×(1-變動成本率)-固定成本

      【公式104】息稅前利潤

      =銷售收入×邊際貢獻率-固定成本

      =銷售收入×(1-變動成本率)-固定成本

      =銷售收入×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

      =銷售收入×(1-盈虧臨界點作業率)×邊際貢獻率

      =安全邊際×邊際貢獻率

      =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

      =安全邊際率×(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公式105】邊際貢獻和邊際貢獻率

      單位邊際貢獻=單價-單位變動成本

      邊際貢獻=銷售收入-變動成本=銷售量×單位邊際貢獻=銷售額×邊際貢獻率

      制造邊際貢獻=銷售收入-產品變動成本

      產品邊際貢獻=制造邊際貢獻-銷售和管理變動成本=銷售收入-變動成本

      【公式106】盈虧臨界點的確定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盈虧臨界點銷售額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單價=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

      盈虧臨界點作業率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正常銷售量×100%

      =盈虧臨界點銷售額/正常銷售額×100%

      保證目標利潤的銷售額=(固定成本+目標利潤)/邊際貢獻率

      【公式107】安全邊際和安全邊際率

      安全邊際=正常銷售額-盈虧臨界點銷售額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正常銷售額×100%=1-盈虧臨界點作業率

      銷售息稅前利潤率=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

      【公式108】敏感分析:

      敏感系數=目標值變動百分比÷參量值變動百分比

      增加:1)銷售量敏感系數=經營杠桿系數

      2)經營杠桿系數=1/安全邊際率

      【公式109】營業預算的編制

      (1)銷售預算

      本期銷售商品所收到的現金

      =本期銷售本期收現+以前期賒銷本期收現

      =本期的銷售收入+期初應收賬款-期末應收賬款

      (2)生產預算

      預計生產量=(預計銷售量+預計期末產成品存貨)-預計期初產成品存貨

      (3)直接材料預算

      預計采購量=(生產需用量+期末存量)-期初存量

      本期購貨付現

      =本期購貨付現部分+以前期賒購本期付現的部分

      =本期購貨成本+期初應付賬款-期末應付賬款

      【公式110】財務預算的編制

      (1)現金收入=期初現金余額+銷貨現金收入=可供使用現金

      (2)現金支出=直接材料支出+直接人工支出+制造費用支出+銷售及管理費用支出+所得稅支出+購置設備支出

      +股利支出等。

      (3)現金多余或不足=現金收入-現金支出

      (4)期末現金余額=現金多余-還款支出-利息支出等,或=現金不足+借款現金流入-利息支出等。

      【公式111】最佳現金持有量 —成本模式

      成本分析模式下,最佳現金持有量是使得“機會成本+管理成本+短缺成本”之和最小的現金持有量

      【公式112】最佳現金持有量 —存貨模式

      最佳現金持有量=(2×現金需求量×每次交易成本/機會成本率)開方

      【公式113】最佳現金持有量 —隨機模式

      最佳現金持有量(最優現金返回線)R

      =[3×每次有價證券的固定轉換成本×預期每日現金余額變化的方差/(4×有價證券的日利息率)]開三次方+現金

      存量的下限L

      現金存量的上限H=3R-2L

      【公式114】信用政策決策

      改變信用政策增加的收益=增加的收入-增加的變動成本-增加的固定成本-增加應收賬款增加的資金占用的應計利

      息-增加存貨增加的資金占用的應計利息+增加應付賬款節約的資金占用的應計利息-增加的收賬費用-增加的壞賬損失

      -增加的現金折扣成本

      【公式115】應收賬款應計利息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年賒銷額/360 ×平均收款天數

      應收賬款應計利息=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變動成本率×資本成本率

      【公式116】經濟訂貨批量基本模型

      經濟訂貨批量=(2×年需要量×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單位存貨的變動儲存成本)開方

      【公式117】基本模型下相關計算

      1.經濟訂貨批次

      2.采購間隔天數

      3.相關總成本

      4.存貨占用的資金

      【公式118】陸續供貨經濟訂貨量

      【公式119】再訂貨點=平均交貨時間×每日平均需用量+保險儲備

      【公式120】易變現率=(股東權益+長期負債+自發性負債-長期資產)/經營流動資產

      =(股東權益+長期負債+自發性負債-長期資產)/(波動性流動資產+穩定性流動資產)

      =靜態經營流動資產/動態經營流動資產

      【公式121】放棄現金折扣成本=折扣百分比/(1-折扣百分比)×360/(實際付款期-折扣期)

      【公式122】短期借款的有效年利率

      (1)存在補償性余額的情況下,有效年利率=報價利率÷(1-補償性余額比率)

      (2)采用收款法(即利隨本清法)收取利息時,有效年利率=報價利率

      (3)采用貼現法收取利息時,有效年利率=報價利率÷(1-報價利率)

      (4)采用加息法收取利息時,有效年利率≈2×報價利率

      【公式123】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

      (1)部門投資報酬率=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

      (2)部門剩余收益=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要求的報酬率

      (3)經濟增加值=調整后稅后經營利潤-加權平均稅后資本成本×調整后的投資資本

      【公式124】利潤中心的業績評價

      (1)邊際貢獻=部門銷售收入-部門銷貨成本-變動費用

      (2)部門可控邊際貢獻=邊際貢獻-可控固定成本

      (3)部門營業利潤=部門可控邊際貢獻-不可控固定成本

      【公式125】經濟增加值基礎的業績計量

      經濟增加值=調整后稅后經營利潤-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調整后的投資資本

      【公式126】簡化的經濟增加值

      經濟增加值=稅后凈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后經營業利潤-調整后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公式127】市場增加值=總市值-總資本

      五星上將級公式

      1.權益乘數=總資產÷股東權益

      =1+產權比率

      =1/ ( 1- 資產負債率 )

      2.應收賬款周轉次數=銷售收入÷應收賬款余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5/應收賬款周轉次數

      3.稅后經營凈利潤

      =稅前經營利潤-經營利潤所得稅

      =稅前經營利潤×(1-平均所得稅稅率)

      =凈利潤+稅后利息費用

      4.實體現金流量

      =稅后經營利潤-凈經營資產增加

      =稅后經營利潤-凈投資

      5.權益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凈經營資產凈利率-稅后利息率)×凈財務杠桿

      6.外部融資銷售增長比0=經營資產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1+銷售增長率)/銷售增長率×銷售凈利

      率×利潤留存率

      內含增長率=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利潤留存率/(1-凈利潤/凈經營資產×利潤留存率)

      7.可持續增長率=本期收益留存÷(期末股東權益-本期收益留存)

      =銷售凈利率×期末總資產周轉次數×期末總資產期初權益乘數×利潤留存率

      8.永續增長年金現值P=A/(i-g)

      9.(1)利用風險調整法估計債務成本:

      稅前債務成本=政府債券的市場回報率+企業的信用風險補償率

      (2)用債券報酬率風險調整模型:

      普通股成本=稅后債務成本+股東比債權人承擔更大風險所要求的風險溢價

      10.(1)卸載可比企業財務杠桿(將可比企業β權益轉換為β資產)

      β資產=β權益/[1+(1-可比企業所得稅稅率)×可比企業負債/可比企業權益]

      (2)加載目標企業財務杠桿(將可比企業的β資產作為目標企業的β資產,再將其轉換為目標企業的β權益)

      β權益=β資產×[1+(1-目標企業所得稅稅率)×目標企業負債/目標企業權益]

      11.敏感系數=凈現值變動百分比/選定變量變動百分比

      最大最小法:解凈現值為0的方程

      12.套期保值比率

      =(股價上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股價下行時期權到期日價值)/(上行股價-下行股價)

      13.標的資產的價格+看跌期權價格

      =看漲期權價格+執行價格的現值

      14.企業實體現金流量

      =稅后經營凈利潤-凈投資

      稅后經營凈利潤=凈利潤+稅后利息費用

      凈投資=經營資產-經營負債

      15.經營杠桿系數=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

      財務杠桿系數=基期息稅前利潤÷(基期稅前利潤-基期稅前優先股股息)

      16.綜合結轉的成本還原

      還原分配率=需還原的半成品成本/上一步驟的完工產品成本

      還原后的某項成本資料

      =還原分配率×上一步驟的完工產品成本中的該項成本資料

      17.平行結轉分步法中在產品的廣義約當產量

      某步驟月末廣義在產品約當產量=該步驟月末狹義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完工程度+(以后各步驟月末狹義在產品數量

      ×每件狹義在產品耗用的該步驟的完工半成品的數量)之和

      18.固定制造費用的差異分析

      三因素分析法

      固定制造費用耗費差異=固定制造費用實際數-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

      固定制造費用閑置能量差異 =固定制造費用預算數-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生產能量-實際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固定制造費用效率差異=(實際工時-實際產量標準工時)×固定制造費用標準分配率

      19.盈虧臨界點銷售量

      =固定成本/(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盈虧臨界點銷售額

      =盈虧臨界點銷售量×單價=固定成本/邊際貢獻率

      20.安全邊際和安全邊際率

      安全邊際=正常銷售額-盈虧臨界點銷售額

      安全邊際率=安全邊際÷正常銷售額×100%=1-盈虧臨界點作業率

      銷售息稅前利潤率=安全邊際率×邊際貢獻率

      21.敏感分析:

      敏感系數=目標值變動百分比÷參量值變動百分比

      增加:1)銷售量敏感系數=經營杠桿系數

      2)經營杠桿系數=1/安全邊際率

      22.應收賬款應計利息

      應收賬款平均余額=年賒銷額/360 ×平均收款天數

      應收賬款應計利息=應收賬款平均余額×變動成本率×資本成本率

      23.經濟訂貨批量基本模型

      經濟訂貨批量=(2×年需要量×每次訂貨的變動成本/單位存貨的變動儲存成本)開方

      24.易變現率

      =靜態經營流動資產/動態經營流動資產

      25.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

      (1)部門投資報酬率=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

      (2)部門剩余收益=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凈經營資產×要求的報酬率

      (3)經濟增加值=調整后稅后經營利潤-加權平均稅后資本成本×調整后的投資資本

      好了關于財務工作人員常用成本管理公式匯總就和大家介紹都這里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哦。

      其他用戶喜歡的簡歷模板

      1000部偷窥
    3. <small id="zznrh"></small>
    4. <wbr id="zznrh"><pre id="zznrh"><video id="zznrh"></video></pre></wbr>

      1. <form id="zznrh"><pre id="zznrh"></pre></form>

        <form id="zznrh"><legend id="zznrh"><noscript id="zznrh"></noscript></legend></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