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生職業生涯規劃漫談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漫談,含職業規劃及其案例。職業生涯規劃專題組推薦。
我們要想我們的職業生涯能獲得很大成功,首先我們應該明白成功的一般規律。
美國的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斯曾經提出過一個
成功的萬能公式:成功=明確目標+詳細計劃+馬上行動+檢查修正+堅持到底。
從這個公式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要想成功,
一般我們要首先明白我們的目標和詳細的計劃。我們在職業生涯領域也是同樣。
我們首先選擇一個最適合我們發展的行業和工作,然后確定我們的目標,
同時對我們的整個職業生涯進行初步規劃,最后付諸行動,
并且經常的對自己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檢查修正,最后堅持到底,
定能獲得職業生涯的成功。
職業生涯規劃對我們獲得職業成功的重要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針對決定個人職業選擇的主觀和客觀因素進行分析和測定,
確定個人的奮斗目標和職業目標,并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的過程。
職業生涯規劃要求你根據自身的“職業興趣、性格特點,能力傾向,
以及自身所學的專業知識技能等”自身因素,同時考慮到各種外界因素,
經過綜合權衡考慮,來把自己定位在一個最能發揮自己長處的位置,
以便最大限度地實現自我價值。一個職業目標與生活目標相一致的人是幸福的,
職業生涯規劃實質上是追求最佳職業生涯的過程。
哈佛大學的愛德華?班菲德博士對美國社會進步動力的研究發現,
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是有長期時間觀念的人。
他們在做每天、每周、每月活動規劃時,都會用長期的觀點去考量。
他們會規劃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未來計劃。
他們分配資源或做決策都是基于他們預期自己在幾年后的地位而定。
這一研究成果,對于剛剛跨入社會的職場人士有著重要的啟示作用。
例如我們共同分析一個案例:
在沈陽市的一次大型招聘會上,
畢業于某名牌高校的小何向浙江一家汽車公司申請一個機械工程師的崗位。
他學的是機械專業,在大學期間各門功課都優秀,畢業后的五六年時間里,
從事過醫藥、空調、摩托車等產品的銷售、品質主管,換了六七個工作,
但是沒有機械方面的工作經歷。
招聘者看了他的情況后認為,如果他畢業后穩定從事過機械方面工作,
則正是公司需要的人選,但是因為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公司卻無法錄用他。
小何的例子表明了很多大學生盲目就業,給自己所帶來的危害。由于沒有長遠打算,很多大學生年輕時只是隨波逐流地換工作,到了30多歲還
沒有職業定位。
這種情況之下,繼續下去出路不大,重新定位又要費很大力氣,
不得不陷入一種尷尬的境地。
持久性改變是人生力量的積累,這需要一種”長期的時間觀念”。
以銷售為例,你銷售生涯的涵義是,一般情況下,你必須愿意投人三五年以上的時間,
才能蛻變成一個真正的銷售精英。
這種長期的承諾將完全改變你對訓練、日常工作、客戶、自己、社區,
以及其他工作的態度。日本壽險的推銷之神原一平,剛開始做業務的時候,
前七個月也沒有推銷出一張保單,而不得不每天餓肚子,晚上在公園里面睡長椅。
優秀的人對于他們自己以及生活,一般都會有長遠規劃。
對職業生涯的長期眼光,是我們未來的事業能夠登峰造極的重要條件。
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
你必須先辛勤工作好幾年,才能達到你賺錢能力的極限,并讓你享受渴望的生活方式。
一定要先付出代價,持續不斷努力好幾年以后,才能達成真正有價值的目標。
不管想在哪一行出人頭地,你起碼要投入五年的時間來做準備。
不管做的是哪一行,你若想出類拔萃,就一定要有全身心投入至少三五年的心理準備。
你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培養出足夠的專業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走向成功。否
則,如果我們經常的更換城市,更換我們從事的行業和從事的具體工作,
那么隨著我們變換工作,我們平時積累的相關的知識、技能、工作經驗和圈內的人際關系,到時可能都將用不上,最終可能會像我們上面提到
的那位小何一樣,
畢業許多年了,還沒有真正的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也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獨特競爭優勢,而陷入一種在現有工作上繼續下去出路不大,重新
定位又要費很大力氣的尷尬。
成功的職業生涯,從制定合適的目標開始
引言:目標就是力量,奮斗才會成功
研究一些成功者的成功軌跡,就會發現他們走向成功之前大都有著自己的明確目標。
美國成功學家拿破侖?希爾在《一年致富》中有這樣一句名言:
一切成就的起點是渴望。一個人追求的目標愈高,他的才能發展就愈快。
一心向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給他讓路。希爾認為,所有成功,
都必須先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當對目標的追求變成一種執著時,
你就會發現所有的行動都會帶領你朝著這個目標邁進。
目標就是力量,奮斗才會成功。古今中外凡在智能上有所發展、
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有著明確而堅定的目標。
英國前首相本杰明?迪斯累里原本是一名并不成功的作家,
出版數部作品卻無一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后來迪斯累里涉足政壇,決心成為英國首相。
他克服重重阻力,先后當選議員、下議院主席、高等法院首席法官,
直至1868年實現既定目標成為英國首相。
對于自己的成功,在一次簡短的演說中迪斯累里一言以蔽之:
“成功的秘訣在于堅持目標?!泵鞔_而堅定的目標是贏得成功、
有所作為的基本前提,因為堅定目標的意義,不僅在于面對種種挫折與困難時能百折不撓,抓住成功的契機,讓夢想一步步變為現實,更重要
的還在于身處逆境能產生巨大的奮進激情,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發掘與釋放。
故事一: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
調查的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大學畢業生。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后的25年,他們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25年后,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
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的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
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的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
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
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于:
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二: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還有一個故事,同樣說明了清晰的目標和方向,對我們人生成功的重要意義:
比塞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個小村莊,它靠在一塊1.5平方公里的綠洲旁,
可是在肯?萊文 1926年發現它之前,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沙漠。
肯?萊文作為英國皇家學院的院士,當然不相信這種說法。
他用手語向這兒的人問其原因,結果每個人的回答都是一樣:從這兒無論向哪個方向走,最后都還是要轉到這個地方來。
為了證實這種說法的真偽,他做了一次實驗,從比塞爾向北走,結果三天半就走了出來。
比塞爾人為什么走不出來呢?
肯?萊文非常納悶,最后他只得雇一個比塞爾人,讓他帶路,看看到底如何?
他們帶了半個月的水,牽上兩匹駱駝,肯.萊文收起指南針等現代化設備,
只拄一根木棍在后面。
10天過去了,他們走了數百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
一塊綠洲出現在眼前。他們果然又回到了比塞爾。
這一次肯?萊文終于明白了,比塞爾人之所以走不出沙漠,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認識北斗星。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里,一個人如果憑著感覺往前走,他會走出許許多多、大小不一的圓圈,最后的足跡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狀。
比塞爾村處在浩瀚的沙漠中間,方圓上千公里沒有一點參照物,若沒有認識北斗星又沒有指南針,想走出沙漠,確實是不可能的。
肯?萊文在離開比塞爾時,帶了一位叫阿古特爾的青年,這個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訴這位小伙子,只要白天休息,夜晚朝北面那顆
最亮的星走,就能走出沙漠。
阿古特爾跟著肯?萊文,3天之后果然來到了大漠的邊緣。
現在比塞爾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游者來到這兒,阿古特爾作為比塞爾的開拓者,他的銅像被豎在小城中央。
銅像的底座上刻著一行字:新生活是從選定方向開始的。
從以上兩個調查,我們可以看出——成功,需要明確的目標和方向。
故事三:如果沒有目標,人生將會怎樣?
我們的人生如果沒有目標的話,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
有一個真實的例子,說明一個人若看不到自己的目標,就會有怎樣的結果:
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
在海巖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納島上,
一個34歲的女人涉水進入太平洋中,開始向加州海岸游去。
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個游過這個海峽的婦女。
這名婦女叫費羅倫絲?棵德威克。在此之前,
她是從英法兩邊海岸游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
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
時間一個鐘頭一個鐘頭過去,千千萬萬人在電視上注視著她。
有幾次,鯊魚靠近了她,被人開槍嚇跑了。
她仍然在游。在以往這類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水溫。
15個鐘頭之后,她被冰冷的海水凍得渾身發麻。
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
他們告訴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么也看不到。幾十分鐘之后——從她出發算起15個鐘頭零55分鐘之
后——人們把她們上了船。
又過了幾個鐘頭,她漸漸覺得暖和多了,這時卻開始感到失敗的打擊。
她不加思索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
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南,也許我能堅持下來?!?
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后來她說,真正令他半途而費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
而是因為好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
查德威克小姐一生中就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2個月之后,
她成功地游過了同一個海峽。她不但是第一位游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
而且比男子的紀錄還快了大約兩個鐘頭。
查德威克雖然是個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見目標,
才能鼓足干勁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務。
因此,當我們規劃自己的成功時,千萬別低估了制定可測目標的重要性。
有無目標是成功者與平庸者的分水嶺
用簡單的數學知識來說,兩點之間,直線最短。
假設以相同的速度行進,如果一個人看到明確的目標,
他就會和第二個故事中的肯?文萊一樣,努力以直線前進,而很快的到達他的目的地;
而如果一個人沒有看到目標,他就會像在浩瀚沙漠中完全憑著感覺在摸索的比塞爾人一樣,漫無目的,曲折前行,而且最終可能發現,自己又
回到了起點,或經過多年的辛勤努力后,卻兩手空空,一無所獲。
一個人無論他多大年齡,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從設定目標那一天開始的,
以前的日子,只不過是在繞圈子而已。
目標,象分水嶺一樣,
輕而易舉地把資質相似的人們分成為少數的精英和多數的平庸之輩。
前者主宰了自己的命運,后者隨波逐流,枉度一生。
當一個人下定決心之后,往往沒什么能阻止他達到目標。
一旦有了成功的渴求,就會產生強烈的使命感與責任感并為之拼搏。
西方有句諺語:你想要的盡管拿去,只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就行。
有位哲人說:“決心攀登高峰的人,總能找到道路?!?/P>
強烈的動機可以驅使人超越諸多困境,無需揚鞭自奮蹄。
如果你至今仍不清楚自己希望達到怎樣的人生高度,
那么請把你的目標寫下來,矢志不渝地向著心中的目標拼搏進取,
如此,你就會敏銳地捕捉到成功的契機,順利抵達理想的境地。
只有我們給自己的人生設定了目標,
我們內心深處那個勇敢、堅定、執著、不畏艱險的我才會走出來,
我們才能最大程度地激發自己的潛能,更好的迎接人生路上的各種挑戰。
美國歌星瑪利亞?凱莉有一首成名代表作《英雄》,歌詞寫的非常好:
在你的內心深處
有一個英雄
你不必害怕自己是什么樣的一個人
如果探索靈魂深處
你會發現答案
而所謂的痛苦便會消融
隨后
英雄帶著無窮的力量向你走來
讓你拋開恐懼
確信困難終將被戰勝
發掘自我
變得堅強
你會發現
英雄就在你心中
所以,我們要敢于夢想,敢于制定富有挑戰性的目標,
這樣,我們的潛能才能最大程度的激發出來,才更加容易在未來的職場上獲得成功。
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沒有目標
當然你會說,盡管人們常說“有志者事竟成”,“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可是現實情況卻往往并非如此。
的確,“想干什么”與“能干什么”不是一回事,
每個人的能力、天賦和悟性都有所不同,我們確立了一個目標,
也未必一定就能夠百分百達到,
但是,如果我們沒有一個目標,我們更加不容易獲得成功。
因為國外有句諺語說的好:如果連你自己也不知道你要到哪里,往往你哪里也到不了。
中國也有句古語:欲得其中,必求其上;欲得其上,必求上上。
所以,不管我們制定的目標是否一定能夠達到,
目標對我們的成功都有著重要的積極意義。
當然,除了我們自身的條件外,影響成功還有許多內部外界的因素,
所以我們確定一個合理的目標也非常重要的。當長期從事一件事情,卻看不到一點進步、一點成功的希望,那也許就該是我們反思的時刻。結
合我們的興趣、愛好、天賦、特長、能力、條件,看看我們是否走錯了路。
如果走錯了路,不要緊,那就慎重地尋找另外一條。
無論如何,我們不能沒有目標,因為盡管我們最初確立的目標有誤,在重新調整之后,
我們仍有成功的希望,只不過是遲了一點。
但是,如果你我根本就一直沒有目標,
那么我們未來成功的希望,就只能用“渺?!倍謥硇稳萘?。
畢業生確定職業定位時應考慮的幾個因素
經過多年學習,廣大應屆畢業生終于要走向工作崗位了。
而許多學生在畢業找工作的時候,常常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
自己上大一的時候,沒有能夠學習自己喜歡的專業,或經過幾年的專業課學習后,
發現自己當初選擇的專業并不適合自己,現在馬上面臨畢業找工作,
自己不知道是該優先考慮專業對口的工作,還是重新選擇一次,
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工作?
另外還有許多學生畢業找工作的時候,
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找工作時只考慮工作與專業對不對口,
至于自己所學的專業和要從事的工作是否到底適合自己,從來就不曾考慮;
或者是不分企業不分行業不分工作,盲目發送求職簡歷;
或者是在求職簡歷的求職意向一欄,寫著技術、銷售、部門經理等許多只為,
而對自己沒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也有的同學在就業壓力下,
只要碰到一個單位想錄用自己,則不管該行業和該工作是不是適合自己,
趕緊簽了就業協議書,而且可能一下就簽了三五年。
當然,許多時候,迫于就業壓力,以上的種種做法也可以理解。
但同時我們應看到,以上種種做法都帶有一定的盲目性,
沒有很全面并且站在一個長遠角度來考慮我們的就業問題。
如果我們在找工作之前沒有經過詳細分析就盲目地進行了選擇,
那么三五年之后,我們很可能發現我們仍然面臨著選擇的困境:
那就是繼續做現在的工作,自己覺得該工作不太適合自己,
甚至感覺工作的每一天都很沉悶或痛苦,工作了幾年也沒做出太大的成績;
如果辭職重新選擇別的行業或職業,那么很可能意味著放棄現在積累的一些專業知識、
行業背景和人際關系,不得不付出極高的“機會成本”。
而實際上,我們在擇業時比較科學理性的做法是:在開始找工作以前,
應該首先對外界和自身的情況都進行一下全面了解和詳細分析,
進而初步確定自己的一個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然后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去尋找。
從外界的角度講,主要是當前的整體就業環境和就業趨勢,各行各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自己面臨的一些就業機會,以及自己的家庭環境等因
素;
而從自身的角度講,了解和分析的主要因素應該包括:
1 、我喜歡做什么(主要包括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
2 、我適合做什么(主要包括職業性格、氣質、天賦才干、智商情商等);
3 、我擅長做什么(主要包括職業能力傾向,比如言語表達、邏輯推理、數字運算等);
4 、我能夠做什么(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工作經驗等);
最后經過對以上因素的綜合分析和權衡,來初步確定我們的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
并在就業過程中,按照自己的職業規劃有意識的去尋找。
當然,對以上因素進行 “分析和權衡”的基礎,
是我們對自己的職業興趣、職業性格和能力傾向等都比較熟悉和了解。
如果連我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自己真正喜歡或適合做的工作,
那么我們可以借助“職業測評”這個工具手段,
來進一步發現和了解自己的職業興趣、能力傾向等職業特征和發展潛能,。
同時,以上要素只是我們在進行職業選擇時應該重點考慮的幾個方面,
不能說哪個重要哪個不重要,每個人的情況都有所不同,
每個人還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具體考慮。
同時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就業時有意識地去尋找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并不是說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就一定不能去做了,“先就業、再擇業”、“
先求生存、后圖發展”的就業思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
對大多數應屆畢業生找工作都將具有戰略指導意義,只是我們在擇業過程中,
如果在保證就業的大前提下,能夠更加的科學理性一些,
無疑會更加有利于我們未來的成功。
本網站的“大學生就業測評系統”,就是通過對測評者的全面測試,
來幫助廣大學生更好地了解自我,
從而更加合理、準確、科學的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和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
最終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最大的成功!
職業規劃舉例:規劃路線圖和分段實現大目標
綜合前面幾節的知識,我們已經明白了職業規劃和確定職業目標對我們人生的意義,
以及確定職業目標和職業定位應該考慮的幾個因素。
那么,當我們初步確定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和職業定位之后,
我們下一步就應該圍繞著我們的職業目標和職業定位,
設計合理的“職業發展線路圖”,最終實現我們的職業目標。
在這里,首先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
分段實現大目標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
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外地奪得了世界冠軍。
當記者問他憑什么取得如此驚人的成績時,他說了這么一句話:憑智慧戰勝對手。
當時許多人都認為這個偶然跑到前面的矮個子選手是在故弄玄虛。
馬拉松賽是體力和耐力的運動,只要身體素質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奪冠,
爆發力和速度都還在其次,說用智慧取勝確實有點勉強。
兩年后,意大利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蘭舉行,
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參加比賽。這一次,他又獲得了世界冠軍。記者又請他談經驗。
山田本一性情木訥,不善言談,回答的仍是上次那句話:用智慧戰勝對手。
這回記者在報紙上沒再挖苦他,但對他所謂的智慧迷惑不解。
10年后,這個謎終于被解開了,
他在他的自傳中是這么說的: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
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畫下來,
比如第一個標志是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志是一座紅房子……
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
比賽開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沖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后,
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40多公里的賽程,
就被我分解成這么幾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終點線上的那面旗幟上,
結果我跑到十幾公里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同樣,在現實中,我們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這其中的原因,
往往不是因為目標難度較大,而是覺得成功離我們較遠。
所以,我們制定目標的時候,應該把我們的職業生涯的最終目標,
分解成一個個的階段性的目標,這樣的話,只要我們堅持下去,
我們的職業生涯的總目標也一定能夠最終實現。
職業規劃圖
下面大家可以看一個具體的案例:
假設畢業生小張學的是市場營銷,同時他比較喜歡做銷售,那么他的中短期的職業生涯可以這樣來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圖
職業目標: 在 2010 年的時候,成為一家中小型企業的市場部經理
開始時間
終止時間
職業
所需掌握的知識
所需掌握的技能
能力和經驗的積累
1
2005年7月
2008年6月
銷售代表
銷售知識產品知識
銷售技巧
如何談客戶
2
2008年7月
2010年6月
所在公司的銷售主管
領導下屬的藝術
如何激勵下屬
團隊領導能力
3
2010年7月
2012年6月
所在公司區域銷售經理
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
如何制定市場營銷目標計劃
如何把一個地區的業務迅速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