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一書中看到一個職業生涯矩陣,感覺它的分類角度很貼合我們職場人的一般認知,容易理解,因此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對照自己的位置。職業生涯矩陣,根據業務和職能這兩個維度把職業生涯規劃分成了四類:職能專攻型、業務專攻型、職業生涯豐富型、職業生涯變換型。在此之上,又疊加了“專注在同一家公司內發展”這個因素,分細分出了公司內的事業人才和經理人這兩種規劃。整合在一起,一共有六種職業生涯規劃類型:
職能專攻型業務專攻型職業生涯豐富型職業生涯變換型公司專注型事業人才公司專注型經理人
接下來我會逐一介紹(5、6會融入3、2),供大家“對號入座”,思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1、職能專攻型這個類型的規劃是,在不同的業務中淬煉自己專注的職能或專業技能。一位專注財務領域的人士,可以在物流、制造、教育、建筑等各個行業領域積累經驗,成為跨業務的專業人士。一位專注Java后端開發的工程師,可以在電商、醫療、直播、體育等各個行業領域經歷不同的業務,成為跨業務的開發者。這種發展方式,特別適合只想做“技術”、只想在“技術”層面沉淀的專業型選手。(專業型選手,一般比較關注技術、工具、數據、信息、邏輯、操作等,在執行層面親自搞定問題會比較有成就感。)這種類型的規劃,好處是可以做深、做專,工作中的人際復雜度低。同時,這種策略也有一個壞處:如果你所專注的職能(專業技能)本身門檻不高,從新手到專家的發展周期較短,那你就比較容易陷入與后來者的單一維度競爭中。
2、業務專攻型這個類型的規劃,專注于某個業務,并在該業務中擔任多種職務,嘗試全面掌握一個業務,朝獨立負責業務的方向邁進。一個專注少兒編程教育的人,可能會嘗試課程設計、軟件開發、講師、運營、銷售等各種角色,最終成為能夠操盤少兒編程教育業務的CEO或CTO。一個專注直播帶貨的人,可能會嘗試選品、銷售、營銷、運營、直播等各種角色,最終成為可以掌管一家直播電商公司的綜合管理者。這種發展方式,比較適合愿意走經營、管理路線的選手。他們的目標,往往是成為商業操盤手或者高級職業經理人。如果這位選手,又愿意專注在一家公司,那就會朝著公司高層走去,比如事業部總經理、集團公司副總、總經理等。這種類型的規劃,好處是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擁有更高的地位。壞處是,越往上機會越少。
3、職業生涯豐富型這種類型的規劃,保持業務領域和職能不變,通過跳槽來豐富自己的職業生涯。一位從事新能源客車的銷售人員,如果這樣規劃職業,那他就不會去銷售家用轎車,也不會去銷售柴油客車,他更換工作的話,為了保持業務和職能不變,也會選擇生產新能源客車的公司的相關職位,如比亞迪、宇通、金龍等。這樣規劃職業的人,如果一直專注在一家公司,那就會成為公司專注型事業人才。有不少國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所、軍工單位的人才,都會這樣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這樣規劃的好處是,可以在技術和業務兩個方向積累競爭力,如果選擇業務復雜的行業,積極工作,累月經年,久而久之就會成為雙料高手,相比只專注職能(技術)或只專注某類業務的人來講,具備多維競爭力。
4、職業生涯變換型這種類型的規劃,不專注在任何特定的業務或者職能上,履歷五花八門,看起來沒有連續性。風險很高,不推薦大家采用。當然也有一些人是這樣走過來并且取得了很好成就,比如《麥肯錫問題分析與解決技巧》的作者高杉尚孝。這種規劃的好處是可以培養綜合能力,壞處是可能會陷入“什么都懂點什么都不精”的尷尬境地。如果你原本是想在某個方向專精,結果現在進到了這種狀態里,可以試著往1、2、3這三種規劃上轉——愿意做經營做管理就轉向業務專攻型,否則就轉向職能專攻型或職業生涯豐富型。
好了,這就是職業生涯矩陣,希望它可以輔助你找到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做好定位,少走彎路。